玻尔模型
答:波尔原子模型提出的两个基本假设 第一个,原子系统只能存在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第二个,当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时,发出或吸收单色辐射的频率满足。“玻尔理论”的提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了揭示微观世界基本特征的前景,为量子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这是一种了不起...
答:后来他回忆到“就在我看到巴耳末公式的那一瞬间,突然一切都清楚了,”“就像是七巧板游戏中的最后一块。”这件事被称为玻尔的“二月转变”。1913年7月、9月、11月,经由卢瑟福推荐,《哲学杂志》接连刊载了玻尔的三篇论文,标志着玻尔模型正式提出。这三篇论文成为物理学史上的经典,被称为玻尔模型...
答:5、bohr理论还计算出了电子运转的周期、频率;6、因为氢原子,只有一个电子,这个电子在第一个shell上,第一个sphere 上。第一个shell只有一个orbit,这个orbit是球形sphere,它跟电子排布 规律electron configeration没有冲突。所以,它也很好的协调了元素周期律。不成功之处:1、玻尔模型的缺陷是无法...
答:那可大着呢 1911 年卢瑟福原子模型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1913 年玻尔原子模型 :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上绕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答: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轨道,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描绘出了完整而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
答:1911年e.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模型,这一模型与经典物理理论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原子将不断辐射能量而不可能稳定存在;原子发射连续谱,而不是实际上的离散谱线。玻尔着眼于原子的稳定性,吸取了m.普朗克、a. 爱因斯坦的量子概念,于1913年考虑氢原子中电子圆形轨道运动,提出原子结构的玻尔理论。理论的三...
答:氢原子的玻尔模型,成功之处有:引入了量子化观点---氢原子能量的不连续、电子轨道的不连续。不成功之处有:过多保留经典理论---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轨道。注:实际上,氢原子中的电子是没有轨道的,只有电子云,没有电子轨道,而玻尔把电子出现概率较大的地方作为“轨道”。
答:卢瑟福的理论吸引了一位来自丹麦的年轻人,他的名字叫尼尔斯·玻尔(niels bohr,1885-1962),在卢瑟福模型的基础上,他提出了电子在核外的量子化轨道,解决了原子结构的稳定性问题,描绘出了完整而令人信服的原子结构学说。
答:1913年玻尔模型电子不是随意占据在原子核的周围,而是在固定的层面上运动,当电子从一个层面跃迁到另一个层面时,原子便吸收或释放能量。为了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这一事实,玻尔在行星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是:①原子中的电子在具有确定半径的圆周...
答:有错误,最大的错误就是仍然保留电子轨道的概念,其实电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谈不上轨道的概念。现在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原子 玻尔模型的量子化和能级的观点都是创新性的,但是当时量子力学还未建立,所以模型中仍然会保留些经典的观念,比如轨道。但是量子描述难以理解,所以现在一般仍然用玻尔模型来分析原子...
[13927426411]玻尔模型 - 搜狗百科 》》》[答案] (1)证明:对氢原子中的电子ke2/r2n= mv2n/rn ...
[13927426411]波尔原子模型的主要内容 - 》》》 玻尔理论的基础是两个基本假设:(l)电子在原子中不可能沿着经典理论所允许的能量连续变化的所有的轨道运动,而只能沿着一组特殊的轨道运动.只有当电子运动的动量矩等于h/2π(h为普朗克常数)的整数倍时,其轨道才是稳定的.在每一稳定轨道中,原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处于稳定状态的电子不吸收也不发出辐射.(2)当电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时,才产生辐射的吸收或发射现象.当原子从能量为en的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量为em的能级时,将发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频率的数值为
[13927426411]简述原子模型的发展,从西瓜模型、行星模型到玻尔模型. 较为详细的说明 - 》》》[答案] 上面的答案绝大部分是对的.这里做一点补充和一点改正. 1.汤姆逊模型(j.j.thompson)又叫葡萄干面包模型. 2.玻尔模型和行星模型(卢瑟福模型)不是一回事: 玻尔的原子理论给出这样的原子图像: 1.电子在一些特定的可能轨道上绕核作圆周运...
[13927426411]简述波尔原子模型提出的两个基本假设 - 》》》 波尔原子模型提出的两个基本假设 第一个,原子系统只能存在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 第二个,当原子从一个定态跃迁到另一个定态时,发出或吸收单色辐射的频率满足. “玻尔理论”的提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创...
[13927426411]玻尔的原子模型请解释一句话:“规定无穷远处的位置为电势能零点,电子势能为其动能的 - 2倍.” - 》》》[答案] 假设电子在离核距离r的轨道上运动. ek=1/2*m*v^2 ke*e/r^2=mv^2/r 所以ek=1/2*k*e^2/r 离原子核为r处的电势φ为kq/r,电势能ep=φ*q=φ*e=k*e*e/r 所以,如果不考虑正负,ep=2ek 但动能是正的,电势能肯定是负的,所以是-2倍
[13927426411]波尔原子理论结构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验证波尔理论的实验有哪些? - 》》》[答案] 1.电子在一些特定的可能轨道上绕核作圆周运动,离核愈远能量愈高; 2.可能的轨道由电子的角动量必须是 h/2π的整数倍... 随后英国物理学家埃万斯在实验室中观察了he 的光谱,证实玻尔的判断完全正确. 和玻尔提出玻尔模型几乎同一时期,英国...
[13927426411]汤姆生,卢瑟福,玻尔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原子结构模型? - 》》》[答案] 汤姆生的"枣糕"(糟糕)结构 卢瑟福的"核式"(合适)结构 玻尔的氢原子模型(仅仅完美使用于氢原子)
[13927426411]谁能解释玻尔模型,不要从网站上抄来的!!!! 》》》 1.电子在一些特定的可能轨道上绕核作圆周运动,离核愈远能量愈高; 2.可能的轨道由电子的角动量必须是 h/2π的整数倍决定; 3.当电子在这些可能的轨道上运动时原子不发射也不吸收能量,只有当电子从一个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轨道时原子才发射或吸收能量,而且发射或吸收的辐射是单频的,辐射的频率和能量之间关系由 e=hν给出. 玻尔的理论成功地说明了原子的稳定性和氢原子光谱线规律.
[13927426411]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过程,要具体名称 - 》》》[答案] 原子结构模型的主要演变过程1、思考“大物质与小物质”的关系 公元前 400 多年,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提出万物由原子构成的思想,认为原子是不能再分的实心小球.2、小物质到底是什么?有什么特点?19 世纪初,道尔顿对小物质的思考...